優勢 TD;LR: 學費低(<2000USD/year), 學研實力不輸知名英美大學, 高度國際化(> 50%外國學生)

留學瑞士動機

筆者當初的背景是電機資訊相關,所以那時同儕們大多是討論美國申請,系上當年要申請歐洲學校的人加我大概只有兩個,其他十幾位都準備美國申請,畢竟美國才是科技業的大宗。

那為何當初我為何會挑瑞士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當初有兩大前提

  • 未來探索: 那時的我還不知道想不想念PhD,但又想出國看看,所以最佳選擇就是挑個學費低的且要寫論文的國家,並且希望學校能見度夠高
  • 花費: 對我來說美國碩士花費對我家庭經濟來說賭注太大,這種險我不太敢冒,所以決定挑個花費是我能夠承受的國家

那瑞士為何滿足這兩個條件呢?

首先,瑞士的這兩所學校: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以及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其實都還算頗有名的,而且研究成果名列前茅。以QS排名為例,他們的EECS排名都在世界前10,是不是真的前10我不知道,但至少這顯示了這兩間學校的研究實力不會差到哪裡。

再來學費非常地低,兩所學校目前一年學費不超過1500CHF(< 5萬台幣),所以其實瑞士的學費比台灣更低。那為何這樣這邊並不是留學的熱門地點呢? 其實在歐洲,瑞士這兩所學校是很熱門的留學地點,所以學校裡面有一半的學生都不是瑞士人,而大部分的外國學生都是歐洲人。這幾所學校比較不被亞洲學生所考慮大致有這幾個原因:

  • 沒聽過這些學校: 老實說我一開始也不知道洛桑理工學院,在台灣普遍還是對美國學校最熟悉,也不太會花時間去了解歐洲的學校。再者歐洲整體上也不以科技業出名,以及美國留學有很多過來人的經驗,相對起來比較保險
  • 語言不同: 雖然學校授課語言是英文,但大多數人還是會對生活在不熟悉的語言環境內感到不自在
  • 不好留下來: 對非歐盟人來說要留在瑞士工作不容易
  • 不好上: 依照僅有的資料我們推斷錄取條件之一是要有頗不錯的GPA (很多這的台灣學生GPA都>4.0/4.3)

留學心得

生活環境

前往瑞士留學是我第一次踏入歐洲,不得不說瑞士真的是個頗美的國家,當初到洛桑時不管往哪看都是山景跟湖景,真的是開眼界。

自然方面,瑞士四季分明,冬天平地會下雪但不會到很低溫,夏天流行遊湖健行,冬天流行滑雪。住到現在可以理解為何有很多歐洲人想搬來這裡生活,除了瑞士比較資本主義且低稅外,要前往大自然真的很方便。有多方便呢?大概就是不管你在瑞士哪裡,給你兩小時搭公共交通你大概都可以到達某個有名的高山或湖泊,而且瑞士公共交通很強大,基本上都有火車跟纜車配合,讓你可以很簡單到想去的地方(當然現在疫情就自己開車好一點)

人方面,瑞士每個語區的人不太一樣,我當初在法語區遇到的朋友很好打成一片,因為他們會來認識彼此,而德語區的朋友則是大概認識一兩個月後才開始變熟,但整體來說大家都算很好相處,我當初也是靠我德語區朋友幫了我寫一封Google內推信。在外頭遇到的人們也大多頗友善,即使不太會說他們的語言他們還是會想辦法溝通。當初在洛桑時,學校以外的環境的確比較少能遇到有人說英文,而在蘇黎世會說英文的人真的多,雖然我現在德文大概B1-B2,但是幾乎沒啥練習機會,一來是他們一開口是瑞士德文我聽不太懂,二來是他們發現我聽不懂後就馬上切英文..XD

None
EPFL (from https://www.epfl.ch/education/bachelor/)
None
瑞士法國跨國界遊船,對面即是法國
None
ETH (from https://www.studyinswitzerland.plus/university/eth-zuerich/)
None
從ETH後面看出去的景色

讀書環境

課業壓力

瑞士和大家比較熟悉的德國一樣,高中畢業後除了極少數科系可能需要額外能力證明外,只要你有畢業證書跟基本考試有過,你都可以念到你想要的大學。其實這點我是滿讚賞的,畢竟這個出發點是基於"接受高等教育應該要人人都該享有的機會"的概念,也因此造就出了入頂校門檻很低以及超低學費的政策,從這可以感覺到歐洲普遍對於教育的觀念和美國差很多。

那這樣會有一個問題,就是大家都能念的話不就學校會爆滿? 其實還好,這邊也很多人會走技職體系,以及這些大學的淘汰率很高,最後會畢業的人通常不到一半,在第一年就會刷掉大部分不適任的人。為了淘汰,這邊的課業在我感覺上都比台灣課業重且難,但我覺得純粹是篩選人的順序不太一樣,台灣篩選的手續建在入學考試,瑞士建在大學課業。

同儕競爭力

在碩士時,我們系上大約有一半都是外國人,其中不少是歐洲各地來的牛鬼蛇神,所以據說當地瑞士人本身被搞到壓力很大 (我也一開始壓力大,後來就接受世界上有智商輾壓的殘酷事實(?))

課業規劃

以規劃上來說,我覺得算是非常"扎實",以我當初念的學校EPFL為例,規畫是3學期修課以及1學期寫碩論,並且途中要加入學校實驗室做project以及需要實習才能畢業(就我所知在EPFL,實習+寫論文是全部碩士的畢業條件),所以如果不在暑假實習的話,通常就是會延畢半年拿其中一學期去實習半年。當初的我還是秉持著想要準時畢業的精神所以就選擇暑期實習,後來發現一個有趣的點是在歐洲這的人普遍timeline拉比較長, e.g., 選擇6個月實習、選擇4個學期修完3學期的課。

修課感想

課程內容方面我是非常喜歡的,除了課程很多樣以外,也有很多很好的理論課(我是一個愛純理論勝過純實作的人,儘管會被智商輾壓)。也有可能是研究型導向的學校,裡面不管啥課都會教得很理論XD,這對於想找工作的人可能就會比較沮喪一點,因為可能沒有每門課都有project。另外三個學期內要修的課其實非常非常多,我們一學期都會修到5主科很常見,雖然loading不一,但我覺得對我這種想多方嘗試的人很適合。

當初我進了兩個不同lab去做semester project,第一個lab是做純演算法的,第一次接受這種連code都不用寫的研究,真浪漫(?) 那時的指導教授都會親自帶meeting,每次討論都是在白板上寫數學式,而且可以感受到他們不是為了讓你畢業隨便找個project,而是真的讓你做他們也有興趣的題目,也因為如此我當初還會跟另外兩個教授meeting。另一個project是做data analysis,主要是跟wikipedia有合作關係。在EPFL遇到的教授通常也都背景非凡,尤其是近幾年的教授,我當初演算法project的教授後來拿到The Michael and Sheila Held Prize,因為他對演算法裡面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問題做出重大性突破,而當初一起討論project的教授是MIT來的,做data analysis project的教授是Stanford來的。

實習感想

我個人那時其實沒有留在瑞士實習所以並不太確定實際感受,但即使是在瑞士實習還是享有半年10天的帶薪假,所以我猜是很不錯的,以及以軟體業來說瑞士實習薪資不會開低於2500CHF/month,之前我們系辦就跟我們說:"如果你們遇到誰開低於2500CHF,告訴我們,我們會黑名單他們"XD

碩論感想

當初我碩論選擇到ETH寫,那時其實滿痛苦的,因為我挑了一個我沒碰過的領域並且跟一間spin-off合作,所以那時就變成六個月內要學東西+顧code quality+趕研究進度,這也變成我後來決定先往業界走的原因,因為我覺得這些人都不用睡覺但我需要(?)。但可以明顯感受到的是研究風氣很濃厚,因為我們大概忙到一半時就有在討論要怎麼繼續往前把這個碩論發表出去,碩論結束後我的指導教授也有問我要不要當RA把這篇碩論發了,可惜的是我沒有及時等到工作簽證讓我繼續當RA。這邊也要廣告一下ETH的資工系RA,月薪可是有6442瑞郎的阿… (~20萬台幣),所以要念博的也不訪看看ETH有沒有適合自己的領域,除了教授研究實力不錯外也可以過得不錯。

總結

總結來說我對在瑞士留學的印象還算不錯,除了是一個很特殊的體驗外(畢竟這邊兩所理工學院的台灣人真的很~少),也結交不少歐洲各國的強者,另外我後來兩年留學總共花的錢比不少美國碩士一年的學費還低,也相當符合我當初來瑞士的目的之一。但我覺得有兩點要特別注意:

想在工作的人: 能不能留在瑞士工作真的很難說,雖然我那屆的不少非歐盟人留下來工作,但像去年因為Covid就讓我幾乎沒聽到成功留下來的人。另外瑞士對非歐盟的人限制還是很多,所以如果想在念書時在瑞士實習一定要挑實習是畢業條件的校系,不然可能簽證下不來

想念博的人: 如果是覺得自己很高機率想念博的人要好好考量一下,因為在這碩士基本上會被很多課業壓著,所以能做研究的時間會被壓縮不少,除非你原本想找的教授就在這些學校,不然想在這衝publication會比相對在台灣辛苦一點(要兼顧GPA跟publication會花很多很多心力),當然衝publication這件事也跟指導教授和他的connection有關,所以就要自己好好做功課。